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在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污染与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针对全球关注的茶叶中PAs污染问题,建立了茶叶及杂草中15种PAs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揭示了茶叶加工与冲泡过程中降解规律与浸出行为,查明了典型PAs肝毒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Toxins上。
PAs及其N-氧化物(PANOs)是一类具有肝毒性、肺毒性、致癌性等一系列毒性作用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欧盟EFSA将茶叶及代用茶中PAs/PANOs列为人体暴露于PAs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作为出口欧盟茶叶及代用茶主要监测安全指标。该研究开发了高灵敏、高准确度的UPLC-MS/MS同时检测茶叶及杂草中15种PAs/PANOs分析方法,阐明PANOs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43.9%-79.2%)以及冲泡过程中的浸出率(≥75.84%)明显高于PAs(降解率≤26.4%,浸出率≤56.53%),首次发现PANOs在茶叶加工中可向对应PAs转化还原,查明了茶叶中典型PAs促黑激素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诱导肝毒性的直接证据。该研究为茶叶中PAs风险评估与制定茶叶及代用茶中最大允许限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家风险评估等项目支持。
TAGS:
生物碱 食品安全 中国 风险评估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邹建文教授团队在全球茶园氧化亚氮排放及气候智慧型减排潜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所“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杂物清理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